肠胃作为人体重要的营养吸收器官,它的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身体是否能够维持健康。由于强大的工作压力、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因素,大多数人的肠胃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肠胃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肠胃病患者的人数高达2.3亿人,其中约有40%患者长期受肠胃病的困扰,近70%的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肠胃不适,肠胃病的人群发病率高达80%。菌菇作为药食同源的健康食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其富含的多糖、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具有保护消化系统粘膜、改善肠胃炎症不适、调节肠道菌群等生理活性,在养胃护肠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在养胃护肠方面的研究应用最多、最为消费者认可的食用菌当属猴头菇,大量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猴头菇对胃黏膜损伤、胃溃疡、慢性胃炎等具有改善和保护作用,能够抑制溃疡形成,减小溃疡面积,促进黏膜损伤和溃疡愈合。广东微生物研究所研究还发现猴头菇提取物能够改善炎性肠道疾病小鼠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改善结肠粘膜状态和组织损伤,调控炎症因子表达,进而缓解炎症肠道疾病的症状【Oncotarget, 2017, 8(49): 85838-85857】。
临床上猴头菇提取物制成的颗粒剂已被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在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药物性胃炎和胃黏膜损伤、胃溃疡、消化不良、溃疡性结肠炎以及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上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如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华瑞医院消化内科研究了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对166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加服猴头菇提取物颗粒,结果发现治疗组溃疡愈合和胃痛改善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97.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9, 21(5):303-305】。武汉市第一医院采用猴头菇提取物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组服用猴头菇提取物颗粒,连续治疗2疗程后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主观症状改善有效率90%,内镜下溃疡性结肠炎改善有效率9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7, 19(2):113-114】。
除猴头菇外,研究还发现其它一些食用菌多糖也可作为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和活性。如台湾东海大学研究了灵芝多糖对II型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灵芝多糖能够降低有害菌丰度,提高有益菌丰度,使紊乱的肠道菌群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还可降低小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Inter J Biolog Macromol, 2019, 155: 890-902】。台湾长庚大学研究了灵芝提取物对高脂膳食小鼠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灵芝提取物不仅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组成,还能逆转高脂膳食诱导的肠道异常,降低内毒素变形杆菌水平和代谢性内毒素血症,保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Nat Commun, 2015, 6: 7489】。
福建农林大学从灰树花中提取得到灰树花多糖并研究了其对II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实验结果发现灰树花多糖不仅能够激活胰岛素受体底物,降低小鼠肝脏血糖,还对小鼠体内肠道菌群具有调控作用,灰树花多糖有望作为膳食补充剂帮助调节糖尿病人的肠道菌群【Food Chem Toxicol, 2019, 126: 295-302】。
东北林业大学从白桦茸中分离得到了白桦茸多糖,并研究了其对慢性胰腺炎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白桦茸多糖能够提高小鼠谷胱甘肽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水平,同时调节有害菌和有益菌比例,调控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AMB Expr, 2017, 7:39】。
除猴头菇外,研究还发现其它一些食用菌多糖也可作为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和活性。如台湾东海大学研究了灵芝多糖对II型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灵芝多糖能够降低有害菌丰度,提高有益菌丰度,使紊乱的肠道菌群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还可降低小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Inter J Biolog Macromol, 2019, 155: 890-902】。台湾长庚大学研究了灵芝提取物对高脂膳食小鼠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灵芝提取物不仅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组成,还能逆转高脂膳食诱导的肠道异常,降低内毒素变形杆菌水平和代谢性内毒素血症,保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Nat Commun, 2015, 6: 7489】。
福建农林大学从灰树花中提取得到灰树花多糖并研究了其对II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实验结果发现灰树花多糖不仅能够激活胰岛素受体底物,降低小鼠肝脏血糖,还对小鼠体内肠道菌群具有调控作用,灰树花多糖有望作为膳食补充剂帮助调节糖尿病人的肠道菌群【Food Chem Toxicol, 2019, 126: 295-302】。
东北林业大学从白桦茸中分离得到了白桦茸多糖,并研究了其对慢性胰腺炎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白桦茸多糖能够提高小鼠谷胱甘肽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水平,同时调节有害菌和有益菌比例,调控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AMB Expr, 2017, 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