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丹麦饮食、癌症和健康研究计划”涉及5万多人在为期23年间的研究中发现,膳食中富含维生素K(K1和K2)的人,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所有类型的心脏疾病的风险都会降低,尤其是外周动脉疾病的风险会降低34%。维生素K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可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血管钙化中的预防性作用。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JAHA.120.020551
如果血管里堆积了过多的钙,堵塞的几率就会升高,可能有的人会说,我明明补了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你确实是补了,但钙的去向还需要维生素K2一起来调节,避免它沉积在血管里,影响到心血管健康。
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骨质易流失,维生素K2避免钙沉积在血管里,同时可以促进骨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骨质疏松。
而维生素K1是人体内凝血因子合成需要的一种物质,若是缺了它,凝血功能会出现异常,出血后容易止不住,如果流失的血液比较多,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甚至可能会影响到生命安全。
那么,吃什么有助补充维生素K呢?
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都是它的补充来源,维生素K1通常在绿叶蔬菜中的含量比较高,如生菜、圆白菜、西蓝花等,然后是奶类和肉类,在谷物中的含量较低,维生素K2通常在发酵类食物中的含量较高,比如纳豆。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每日推荐摄入的量分别如下:
0-1岁的婴儿——10-20微克
1-11岁儿童——11-60微克
大于11岁的青少年——50-100微克
成人——60-80微克
适量补充即可,提醒大家不要过量进补。对于老人来说,若过量地补可能会引起过敏性皮炎等问题。实际上,任何一种维生素,若需补充,都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而且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己盲目服用。
现在到了秋冬季节,正是心血管疾病的“爆发期”,对于中老年人和血管本就不好的人来说,要注意适时且科学合理的补充维生素K。